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父親來臺安身立命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寒冬臘月,全家人在熱鬧歡愉的氣氛下祭祖、燃爆竹及貼春聯後,齊聚一堂品嘗豐盛的年菜,在酒足飯飽後,家父都會在發放壓歲錢時,勉勵同桌的兒孫們在新的一年裡,要不斷學習成長,並好好做人。
 家父汲志偉先生,祖籍山東,讀過兩年私塾,時逢抗日戰爭,響應蔣委員長號召從軍報國,民國三十八年隨國民政府撤退來臺,所面對的是舉目無親的陌生島嶼,百感交集的複雜心情油然而生。
 來臺後分編空軍工程聯隊,積極從事軍事作戰準備,並堅信「一年準備,兩年反攻」的口號,必能帶他們回大陸,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與國際局勢的現實,「反攻大陸」的口號已不再宣傳,多數袍澤乾脆在這島上娶妻生子,把這裡當成人生新故鄉。
 家父專心習會駕駛美援大型機械,諸如履帶式推土機、牽引式刮運斗、平路機及運輸車等,並陸續完成臺南、桃園、嘉義及臺東志航等基地的機場修建工作。因工作熟練,技藝高超,深獲歷任長官青睞,於民國五十四年榮獲國防部勳章。退伍後,將一身技藝持續投入社會,對臺灣基礎建設貢獻所長,儼然成為空軍工程聯隊旗下光榮的一員。
 家父早年靠著微薄的軍餉支撐家計,為了節省開支,家母在住家附近養雞、種菜,胼手胝足打拚,拉拔子女長大,為的是能培養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。每當回憶起那段清苦但活得很尊嚴的生活,不難印證出家父所言:「生活再苦,但只要堅定一個信念,所有一切都會熬過去。」這句話讓我在求學期間、軍職生涯上及婚姻家庭中皆受益無窮。
 父母曾商量,未來走了以後,要一起把骨灰葬在離家不遠的墓園裡,這樣孩子們去掃墓方便,他們夫妻也不至於離熟悉的老家太遠,如今,家父已經九十多歲了,我決心寫下他的人生際遇,從他隻身來臺,深夜站哨常仰望星空,孤單的他,對未來深感徬徨,而七十多年後的今天,一張大圓桌,坐滿了十四個人,齊聲祝福他健康快樂、年年如意,然後兒女們一一遞給他紅包,他再笑咪咪地給孫兒輩們一個一個發紅包。
 家父是那個時代從大陸渡海來臺父親群像裡的一個縮影,飽經戰亂後,終能在這片土地開枝散葉。
 【作者速寫】汲宗灝,空軍機械學校八十四年班,歷任土木工程官、分隊長、聯隊部基勤官、工參官、設施中隊副、中隊長及基勤大隊副大隊長。服務單位計有臺南、花蓮、嘉義及新竹等聯隊。
 
(點閱次數:575)